成為對世界充滿好奇,不怕試錯與挑戰的冒險家

林郁竣,2024 YEFer,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雙主修企管系學生

在這趟 YEFer 的旅途中有太多奇妙的過程,是我報名前完全沒意料到的,也很慶幸自己當初願意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的參與整個 YEF。後來覺得就是因為自己保持著好奇與熱情,就比較不會有失敗的得失心與焦慮感,能認真的感受每個當下。一直到後面成為代表前往波士頓參訪麻省理工與哈佛各種大大小小的公司與機構,又再進一步應證好像這些創業家、研究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怕走錯路,只要這些事是喜歡的、有熱情的那就先做就對了」,所有人的分享幾乎都會提到做那些你真正有熱情的事。

當然成本當然還是會考量的一件事,但或許最重要的就是盡量放下對於失敗的恐懼、盡情的投入自己所愛,最後享受整個過程。

不斷轉換、適應與即時止損

從一開始其實就是抱持著嘗試的心態進入 YEF,希望能認識更多不同領域的夥伴及體驗創業競賽,其他就不想給自己太多預設讓自己能比較放鬆的體驗整個過程跟樂趣。在第一輪提案被刷下來之後,可能真的是有會開始質疑自己有沒有辦法繼續下去,不過想了想覺得,反正我蠻努力的不管怎樣都不虧,不能就算了。但也很幸運的加入後來的 NetZero,殊不知這個團隊又開啟了我另一個新世界。進入到新的團隊之後感受很不一樣,除了對於整個團隊加入新成員的那種化學反應之外,也感受到團隊氛圍比前個團隊又再更投入在專題中,慶幸的是在經過 TeamBuliding 後,我們很快就打成一片。

當時我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題目的轉換,在確定舊有的題目不適合繼續發展後該怎麼找到適合的新題目成為我們最急迫得解決的問題。我們從原本綠色第三方支付、個人減碳存摺等概念到後面變成綠色 ShopBack 的新概念。最大的挫折感尤其在決定了一個新的主題後,面對業師諮詢仍得到各種砲轟以及每次都在討論無法解決的已知問題的撞牆期,真的堪稱坐牢中的坐牢。慶幸的是後來我們願意即時止損,再度開啟發想新主題以此作為一種保險,才有機會開啟後來蚵殼碳權的專案,甚至在最後因此拿到 First place。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事我認為是,除了自己還要讓整個團隊接受既有的錯誤,才有機會即時止損。也是因為業師們也砲轟後也不斷鼓勵轉換跑道永遠不嫌晚,就怕大家沉浸在自我感動的小世界反而錯失了其他可能,我們也真的有聽進去,才有了後續更好的結果。

開不停的會議

科科,蚵殼可嗑

在蚵殼碳權的新專案後,就開啟了完全不同的新世界,發掘了不少的文獻與碳權的新知識。除了認真投入在討論與查資料外,或許另一個我們能有快速有效的進展的原因是,我們敢於嘗試與相關專業的專家或業者陌生開發。無論碳權研究的論壇、教授、其他碳權專案的執行者又或是蚵農、業者、NGO、政府機關,我們都有直接聯繫並訪談。

訪談後會整理並在後續會議討論,之後修改我們整體的商業模式以及方向,讓整份提案更貼近現實且在專家背書之下更具有落地性,尤其碳權開發仍是個很新穎的領域,這部分的知識壁壘也帶給我們很大的優勢。

而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是感受到自己對於業務開發的喜愛且想在未來繼續嘗試。也就是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於業務開發這種與人連結的過程有很大的熱忱與成就感,拿著一份提案去詢問與交涉並得到回饋,這是在之前我沒有過的機會。

與業者去嘉義實地考察

團隊的氣氛會決定最後能走得多遠

回過頭來去看這個過程,我覺得我們的團隊有幾個優勢,能對於目標的企圖心、不怕爭執的討論、勇於嘗試。

首先是對於目標的企圖心是,大家會想把自己負責的部分做好,會不斷去思考該如何才能在既有條件下做的更多,也不怕臨時新加的會議。

再來不怕爭執的討論,讓大家不會對提出反對性意見害怕,有共同的認知是今天討論是希望能讓提案變得更好的就事論事,而非針對個人的攻擊,當大家不怕提出質疑與反對,提案本身就更有韌性在正式的場合面對挑戰。

最後是勇於嘗試,無論是開啟新題目的找尋、搜尋各種可能的解方又或者去嘗試陌生開發,都需要打破原有的慣性並投入額外的時間做可能會失敗的嘗試,但大家願意承擔風險去嘗試,或許是除了運氣外我們最後成功的關鍵。

而也真的很感謝團隊的大家,一群人能聚在一起走到現在除了能力也需要運氣,很感謝 YEF 這個過程讓我們有機會在彼此之間互相學習成長。如果沒有團隊,是不可能能擁有這樣的成果,我覺得感受到團隊的力量,是很真實也很讓我珍惜與感恩的。

決賽結束,拿 First place,快樂

後續成為代表

很榮幸最後有機會能成為代表並前往波士頓參訪,最難得的一定是能使用基金會的人脈去各個副有新創思維的機構與企業參訪,見到很多既努力又聰明的天才,也知道了他們對於自己領域的看法以及心路歷程。

我尤其欣賞麻省理工注重思考於實作並行的氛圍,整個環境都會鼓勵大家去嘗試各種跨領域的交流與實踐。也就是在種種實踐的過程,我們得以跨出對於學術的象牙塔並觸摸到真實,而我們的思想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產生真正的影響與改變。

而這些分享者能走到現在的境界,無外乎都是抱持著對自己所愛的某種熱情且願意為此付出行動,印象很深刻的是 MIT CSAIL 的 Dr.John Guttag 提到,「很多人都在擔心未來會怎樣而不敢去行動,卻忘了最該被關注的是當下的今天與明天。去作你真正喜愛的事,很多事要到未來才知道這會對你的人生有多大的影響。」一個從文學領域跨足到計算機領域的專家甚至後來參與Wifi 的開發者說起來特別有感覺。我想很多時候比起網路、書籍的雞湯文,真正看到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很真誠的跟你講這些話以及理解為甚麼,那個影響是更加深刻的。

整趟旅程後,除了令我更加有勇氣去堅持自己的熱愛及面對挑戰,也希望身邊的人們也都能更有勇氣交流以及嘗試行動不怕犯錯,對於世界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熱忱。因此我也在思考回來後我還能做甚麼,希望我也能對於改變身處的環境盡一份力。

與 Dr.John Guttag 本人,收穫爆炸多
2024在 MIT 起飛的參訪代表們

立即申請成為未來創業人:https://signup.epoch.org.tw/

Epoch School 官方網站:https://school.epoch.org.tw/

Epoch School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pochschooltw

Epoch School IG:https://www.instagram.com/epoch_school/

--

--

時代基金會 —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時代基金會以「推動知識經濟的橋樑」自期,接軌國際產學計劃、深耕人才、育成新創。多年來購過Epoch School、Epoch Family、Garage+,鼓勵年輕人的興業精神,多年來,超過3,000名學子受訓、上百名學子赴海外頂尖學府深造、超過80家新創企業成立,以及許許多多的專業經理人、非營利組織工作